分享按钮
客服热线:010-57490568
管理商铺 发布产品 发布求购 寻找商机

TOP

工业文化助力中国制造构建航空文化新格局势在必行工业文化助力中国制造构建航空文化新格局势在必行
2017-01-18 09:31:16 来源: 作者: 【 】 浏览:0次 评论: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强国的论述为各行各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航空工业的文化建设是鼓舞全员实干创新、凝聚产业发展力量、激发国人自豪荣誉的重要抓手,是国家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记着采访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


  记者: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推进,“工业文化”的提出对中国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有何指导意义?


  孙星:工业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而形成的。英国工业革命催生了工业文明,也孕育出工业文化。200多年来,工业文化与时俱进,成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主导文化。纵观近现代世界历史,大国的兴起均始于工业,工业强则国家强。在成为强国的过程中,这些国家均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取代落后的农业文化,推动本国工业发展,并深深地影响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与价值体系。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筹建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到成为全球的制造基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说为今天工业文化理论体系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说在工业精神方面涌现出来的“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三线建设精神”等等,这些精神不仅在经济上为中国工业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也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工业发展成就显著,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这既有硬实力的差距,也有软实力的不足。其中的软实力就涉及到工业文化发展的滞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提出,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技术赶超,文化建设也要领先。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为什么在全国得到这么大的反响,表明这个时候需要这种精神。著名经济学家金碚作了一个研究,他认为工业发展有三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技术、文化,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资源非常重要,到了一定阶段,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家有了资源、有了技术后,就需要文化发挥引领的作用,因此工业文化的提出对今天的中国制造业恰逢其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工业文化的研究,对工业文化产业、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记者:你们从五年前就开始对工业文化进行探索,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您感触比较深的是什么?


  孙星:在大量的探索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现阶段对工业文化的迫切性还是很强烈的。就像刚才我所说的,我们的工业制造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工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不仅在打造工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方面很必要,在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上更是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就是工业文化虽然一直存在,但之前没有正式提出过这个概念,网络检索中涉及“工业文化”的词条非常之少,更谈不上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了。由于之前的研究基础薄弱,缺乏直接相关的资料,加之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本身涉及的行业领域多、工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范围广等问题,所以研究起来难度很大。但也正是这些困难,使得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具有了开创性。通过阐明概念、提炼价值和规律,汲取文化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优秀成果,在复杂的材料和实例中抽丝剥茧,我们搭建出系统的工业文化理论体系,并出版了《工业文化》系列丛书。可以说,过程虽艰辛,但结果很丰硕、发展前景很广阔。


  记者: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的工业文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致的发展脉络是?


  孙星:如果追溯历史,寻找源头,其实中国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作坊式的手工业发展,就已经出现了工业文化的萌芽。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在农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需求扩大、生产部门增加、分工越来越细等现象带动产生了相应的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的制度、理念、方法、价值观以及产品生产的工艺和技术等要素。


  这时虽有萌生的势头,但由于各种条件的不成熟,并没有成为一种社会主导性的文化体系。工业革命催生出工业文明,工业文化才应运而生,它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大幕登上人类文化的舞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力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将中国卷入工业世界的浪潮,以西方文化开始逐渐向中国渗透。新中国成立,工业由起步阶段、初期阶段不断发展,实现了历史大跨越,并逐渐具有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特色。


  记者:您认为中国工业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应该把握的是哪几点?


  孙星:发展工业文化要与政策导向和宏观环境保持一致,认真理解会议讲话及政策文件的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工业文化理论研究,健全工业文化体系,加快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广泛借鉴世界工业文化精髓,注重传承创新。比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晚清的部分儒生士大夫能够开始从西方引进现代工业,这种精神就成了中国自己的工业文化内容。传统工业文化中有很多精华需要我们去了解,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载体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工业技术、工业文化也要在扬与弃、稳与变中传承民族文化,融入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等特质,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中凝聚共识,营造各类主体共同参与,丰富工业文化的良好环境,协同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进程。同时也要聚焦突出问题,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保护及利用、行业文化建设等方面。


  记者:1月7日刚刚由工信部与财政部联合推出的《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或产生怎样的影响


  孙星:指导意见是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文化加快发展,从战略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塑造国家形象等角度对其进一步的细化。从短期来看,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工业文化推行,出现一批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引领新时期中国工业精神的大国工匠和优秀企业,基本确立的工业文化发展体系在大幅提高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方面要有所体现。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展现工业产品的文化元素,以工业文化产业打造典型的品牌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内涵,塑造中国在世界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形象。


  长远看,我们要以工业文化为引领,利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树立工业发展新理念,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让中国工业文化展现新时代的特色。


  记者:雾霾已成为困扰国民的一大环境问题,工业文化在绿色环保方面将有何体现?


  孙星:雾霾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汽车限号、工厂停产等举措,大家能够感觉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业文化自觉已经形成了基础,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当然有些观点提出的“去工业化 ”是片面化的,因为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解决环境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和谐发展,不能简单地靠削弱一方力量来达到平衡。在倡导制造业回归的同时,推进落实绿色制造,通过技术、文化、管理等创新模式的产生,发展绿色工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工业的软实力,文化规范了工业社会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体系价值、行为等,这些东西发展好了,我们的环境就可以发展好。随着新的科技产业革命的发展,中国在雾霾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将会推动中国制造在国际制造业的地位,从另一个角度塑造中国形象。


  记者:作为工业文化的一部分,航空文化也在6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特色,在传承创新中,航空文化建设还应关注哪些内容?


  孙星:从运20部队服役到珠海航展歼20的精彩亮相,大家看到在航空制造方面中国在不断追赶一些发达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成绩的取得更是巨大精神力量的推动。在《工业文化》一书中收录有“航空文化”的章节,薛莹班组也在其中,这些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航空人攻坚克难、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2016年珠海航展上,“新舟”700飞机的驾驶舱内饰系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从外观到操纵体验,都体现了工业设计的水准。随着通航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宣传航空文化有所帮助。希望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弘扬航空特色文化,积极吸取相关优秀工业文化成果,将航空精神融入和充实到工业文化体系之中,运用到具体工作之上,充分发挥航空特色文化在国家建设、国防保障、行业发展及工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航空文化新格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强国的论述为各行各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航空工业的文化建设是鼓舞全员实干创新、凝聚产业发展力量、激发国人自豪荣誉的重要抓手,是国家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文化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顶层引领的首先是使命文化,中间层核心支撑的是型号文化,底层稳固根基的是制造文化。


  使命文化的核心是忠诚和奉献,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航空工业的期待,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的嘱托,奉献毕生的精力、奉献无悔的人生。型号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和拼搏,型号成功背后是一个阶段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凝结,是从蓝图变成装备的拼搏历程。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行,唯有拼搏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制造文化的核心是质量和精益,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没有合格的质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精益是制造业的追求,只有不断的精益,制造才能充满生机。


  积极构建航空文化新格局是促进当前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不仅要主动总结、挖掘航空文化的深刻内涵,要加强发展、传播航空文化的时代价值,还要繁荣、丰富航空文化的表现形式,更要善于运用航空文化激发社会正能量,让航空文化大步走出去,成为航空工业的新名片。


您看到此篇信息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xingxing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从美国制造业真实情况看我国制造..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相关栏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